你好,欢迎访问江苏国信舜天足球俱乐部!   [email protected] 设为主页  |  加入收藏        
您是第 1077926  位访问者   
俱乐部新闻  |   俱乐部公告  |   媒体转载  |   图片新闻
俱乐部概况  |   俱乐部架构  |   对外交流  |   主场
一线队  |   后备梯队  |   历史技术统计  |   球队荣誉
中超联赛赛程  |   中超积分榜  |   中超射手榜  |   足协杯  |   友谊赛
精彩瞬间 |   官方微博 |   官方社区
招生简章
永贯茗茶  |   追球饮品店  |   蓝湾咖啡  |   爱康国宾  |   奥中酒店
主赞助商  |   合作伙伴  |   指定供应商
  首页  >>  俱乐部公告  >>  球迷好文推荐:准强队的“中等收入陷阱”
球迷好文推荐:准强队的“中等收入陷阱”

2014-10-20         舜天官网
            准强队的“中等收入陷阱”
 
/王一川(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教师,舜天铁杆球迷)
 
中等收入陷阱是个经济学概念,通俗点讲,就是一个国家在经历经济高速发展期,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后,可能会陷入一个经济增长停滞、社会矛盾爆发的局面,南非、阿根廷和巴西等国家都曾经或正在这个陷阱中挣扎。
给队报写文章自然不是讲经济学那些破事。事实上,足球界也有非常普遍的中等收入陷阱现象。欧洲五大联赛经常有一些一两个赛季表现惊艳的中型球会,很快就沉沦苦海,如世纪之交的意甲拉齐奥,英超纽卡斯尔,德甲汉堡,西甲拉科鲁尼亚、巴伦西亚等,都有过高光表现之后苦苦保级甚至破产的情况。中超自然不会例外,建业是最典型的例子,2010年左右在亚冠都有不俗表现的河南人,这两年似乎还债一般的在中超中甲蹦跳,另一个2007年夺冠的长春亚泰的轨迹也大差不差。
套用最近流行的一句话,那么问题来了,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?做个简单分析就会发现,上述球会所处位置大多不在本国经济中心,球会规模也不是很大。职业足球说到底是个生意,没有稳定足够的投入,成绩肯定出不来,当然反之不一定成立。要获得好成绩,自然需要招兵买马,需要软硬件一起加强,这些都离不开足够的投入,光有投入还不行,还得稳定,这个难度更大。不在经济中心的球会,本地市场承载力有限,造血功能一般不足,投入一阵后,成绩是见到一点了,但是哗哗的钞票眨眼就好像进了无底洞,于是老板们往往意兴阑珊,甚至萌生退意。打个不恰当的比方,好比某人追求个女神,过程经常比结果有意思得多,有那么一两次站在巅峰的感觉,也就够了。
除此之外,中小球会囿于经济实力,人才培养大多考虑自产,有不少球会甚至联赛就以不停向大球会输送人才为业。但人才培养有自身规律,讲究厚积薄发,过于强调出成绩,就会造成揠苗助长的局面。本来是个慢工出细活的事情,你非得竭泽而渔、爽死拉到一般的在一两个赛季把长期积累的资源消耗殆尽,那自然是后面有债慢慢还。
那么,面临中等收入陷阱,中小球会就是听天由命,逆来顺受?当然不是,命运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上。首先,球会要有坚定的战略构想,不可朝秦暮楚,尤其是警惕机会主义,一个赛季打得不错,就打乱自己的节奏,把战略抛到脑后,造成透支,自己给自己挖个窟窿。所以,鲁能喊出百年俱乐部的想法是有针对性的;其次,对球迷和市场培育要有耐心,要扎根当地,沉得下去,一个球会不能只是比赛那90多分钟和球迷以及所依托的社区(地区)有足够联系,要时而不时的在当地刷存在感。唯有如此,你这个球会的商业价值才能得到体现和放大,也才能真正能造血。可惜这一点,中国球会做得都很原始和差劲;第三,人才还是人才,以鲁能为例,历史上江苏和山东的足球地位基本相仿,但上世纪九十年代后,山东成功突破中等收入陷阱,跨入强队行列,除了他们稳定的投入,更重要的是人才的不断涌现,据统计鲁能近20年给各级国家队输入队员达400人次。
说了这么多,话当然还是说给我们的舜天听的,舜天的现实情况就是在这个“中等收入陷阱”门口徘徊,但是我们有足够的机会和条件能走出这个陷阱,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强队。

 




附件: